某公司生产[成本]管理审计案例详解 发表评论 361 viewsA+所属分类:审计 收 藏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成本审计案例 案例内容与过程 审计人员对于损益形成分别进行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一) 对损益形成进行控制测试 通过调查表、流程图对内部控制有了全面,测评与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控制性测试,以文字描述形式对检查结果。 在控制测试过程中,审计人员对有关损益形成内部控制的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测试结果,他们认为关于损益形成的内部控制有的方面是健全有效的,有的方面还存在着缺陷。概括其结果如下: 1.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进行了内部控制的审计:该企业在每次定期盘点原材料的时候都会发生一定数量的缺损,在对管理人员进行盘问后,得知除去一部分正常损失之外,有1/3的原材料属于非正常损失,其中主要是员工的监守自盗行为。在仓储环节的内部控制显得非常薄弱,导致了原材料的浪费,生产成本的增加,而被审计[各类审计干货资料,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内审网获取]单位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进行管理,所以材料的领用和运用没有严格的制度。需告诫监管部门进行整治。 2. 该公司直接材料的会计核算采用非定额单耗制度,审计人员获取“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领料单”以及“材料明细账”,对“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成本与“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进行核对,无误。 3. 审计人员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测试,被审计单位是采用计时工资制的企业,审计人员获取了若干“实际工时统计记录”、“职员分类表”和“职员工资手册(工资率)”、“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及“成本计算单”,将“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直接人工费用进行了核对,无误;审计人员又将样本的“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实际工时进行了核对,无误;审计人员还抽取了生产部门若干天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记录”进行了核对,无误。 审计人员对从不同方面收回的生产成本内部控制调查表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认为生产成本内部控制有的方面是健全有效的,而有的方面还存在着缺陷。概括讲,其结果是: 1.生产成本内部控制比较健全的方面有: 领料单的签发经过了适当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经过适当的人员复核;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直接人工费用经核对相符;样本的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实际工时经核对相符;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样本分担的制造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的制造费用经核对相符;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合计数与样本所属成本报告期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计数经核对相符。 2.生产成本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被审单位生产领用材料虽有适当的授权批准手续,但材料的发出缺乏定额控制,容易造成材料领用环节的浪费,由于材料的发出缺乏定额控制,生产环节总会有一些领而未用的材料,被审单位没有建立“假退料”制度,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成本的正确核算;审计人员还发现材料单位成本年度内某些月份出现异常波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审计人员决定在实质性测试环节进一步关注,审计人员需要在实质性测试程序中重点予以关注。 根据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决定在实质性测试时对生产成本应重点进行分析性复核和计价测试。并对差异较大部分进行扩大凭证抽查数量。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测试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实施下一步实质性测试。 (二)对存货进行实质性测试 1. 在对存货进行正确的盘点手续时,审计发现该企业20XX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甲材料余额2万元,根据存货明细表知道,甲材料2000公斤,单价10元,金额2万元。 审计监盘甲存货的结果:2200公斤,单价10元,金额2.2万元,对甲材料明细账20XX.1.1-20XX.2.15的收发记录进行测试后,确认:共收400公斤,0.4万元,共发150公斤,0.15万元。 调节:2.2万-0.4万+0.15万=1.95万(被查日存量=盘点日存量+被查日至盘点日发出量—被查日至盘点日收入量)。进一步对甲材料进行调查研究,询问被查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相关工作人员沈某表示甲材料是极其难存储、携带的易耗原材料,由于难以携带,所以不存在内部工作人员偷窃行为,应属于正常损耗。审计人员表示对其的解释存在疑问,在询问相关专家后得出损失是在合理的损耗范围内。 2.审计人员重点抽查了11月份的有关成本方面的凭证,发现了一笔凭证需要进行调整:公司管理人员顾某出国出差的费用30000全部记入在A产品的成本开支里,经过与有关人员询问,确认无误。审计人员经审查[各类审计干货资料,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内审网获取]确定该产品年末无在产品,并且该批产品属于订单生产,产品完工已经在审计年度内完全销售。 借:管理费用-----顾某3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A 30000 3. 审计人员进一步检查了车间在产品盘存资料,与成本核算资料核对,发现被审单位生产环节确实存在领而未用材料的情况,也没有建立“假退料”制度,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成本的正确核算。审计人员在车间盘点材料时发现了一批材料闲置在角落中,经询问确认是一批为生产B产品领而未用的材料乙,需要做假退料处理,而被审单位没有恰当处理,经核算该批材料价值7200元,应相应调整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单位成本。 借:原材料——材料乙 7200 贷:主营业务成本——B 7200 4.审计人员对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通过审查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并与有关明细账、总账核对,发现帐表之间数字完全符合。有关数字如下: 材料期初余额:80000 本期购进材料:150000 材料期末余额:60000 本期销售材料:10000 直接人工成本:15000 制造费用:42000 在产品期初余额:23000 在产品期末余额:30000 产成品期初余额:40000 产成品期末余额:50000 通过对有关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审计,发现以下问题: 1.本期已入库,但尚未收到结算凭证的材料5000 元未做暂估处理; 2.已领未用的材料1000元,未做退料处理; 3.为在建工程发生的工人工资错记入生产成本2000元; 4.本期发生的大修理费用6000 元全部记入当期制造费用(按规定应分为三期分摊); 5.经对期末在产品的盘点发现,产品的实际金额为38000 元,根据以上资料填写“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扎表”,计算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扎表 被审计单位:XX股份有限公司 审计项目:产品销售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会计期间:20XX年 案例分析 (一) 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存货进行了审计,主要发现了原材料的仓储管理较弱,发生丢失和盗窃的情况。这一环节被审计单位应该加强制度上面的严格性,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仓储环节的管理混乱的状况,从而减少生产费用。 (二) 审计人员在对存货进行实地监盘和抽点,由于盘点在会计期末以后的时间进行的,必须编制从盘点日到期末的存货余额调节表。在发现存货余额调节表与实地盘点有误时,积极与管理人员交换意见,并且采取替代审计[各类审计干货资料,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内审网获取]程序对管理人员的理由作出确定。 (三) 审计人员对生产成本内部控制调查表进行审计,发现: 第一,领料单的签发经过了适当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经过适当的人员复核; 第二,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直接人工费用经核对相符;样本的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样本的实际工时经核对相符; 第三,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样本分担的制造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的制造费用经核对相符;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合计数与样本所属成本报告期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计数经核对相符。 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没有建立“假退料”制度,这势必会影响生产成本的正确核算。 (四) 由于在审计生产费用时存货的品种、数量很多,收入支出频繁,存货金额在流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另外,若管理不善存货环节很容易出现舞弊情况,会导致被审单位财产流失;再者,若存货计价不正确,将既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金额,又将影响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而影响利润的正确披露。 Post Views: 954 赞 0 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