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预算执行审计是我国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国家预算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预防和纠正预算管理和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国家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预算执行审计的宗旨和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要求下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及新要求
预算执行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在维护地方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地方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关口,国家审计机关应当在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的前提下,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发挥更加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但从实施情况看,无论是主观层面还是客观层面,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效果。
二、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目前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涉及财政同级审及相关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审计项目出现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这就要求立项时必须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审计目标。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受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人手不足的局限,虽已在编制年度计划时尽量将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专项审计项目等相结合,但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未能合理安排审计范围,存在审计重点模糊及过度审计的现象,审计实施方案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不强、对审计进度和审计分工的安排比较随意。另外,由于现有审计任务重,近几年来审计项目较显著的变化就是大规模化和短时间化,往往一家单位涉及十几家下属单位,审前准备工作往往只涉及审计调查该单位基本情况和导入该单位基础财务数据,却未深入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和应对措施,未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特性,未能按客观情况量身定制出审计实施方案。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尚有局限
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审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被审计单位基本都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和财务核算,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迫切要求审计人员快速适应该量级的数据增长,否则无法跟上数据技术更新的步伐,从而实施有效监督。二是预算执行全过程涉及预算编制、非税收入征缴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财政、财务管理系统,各系统独立运行,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数据库语言和审计专业技能,更需要全面系统的了解各数据库与其业务流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先后顺序,从业务控制程序、业务数据数字来分析数据、查找问题。
(三)审计结果运用不够深入有效
审计结果是审计部门独立行使国家审计监督权而形成的审计结果,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如何解决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但审计人员在对问题的把握上缺乏全局性、前瞻性,往往偏重于对单个审计对象或项目的微观经济数据和信息的审查和采集,单纯地就问题论问题,不能很好地从机制和体制上寻找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对审计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披露的问题是否恰当,建议是否合乎实际,决定是否全部得到落实,审计机关往往对以上和需要进一步完成的后续审计任务重视不足,对一些审计成果宣传报送的时效性不强、目标不明确、公开程度和范围不宽泛,使审计成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建议
(一)通过制定中长期审计规划及充分的审计调查来确定重点、提高效率
首先,审计机关可通过制定中长期审计规划,来缓解审计资源短缺的现状。将预算单位分为每年必审单位,两年或三年一轮审单位,如对政府组成部门中涉及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决策、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部门,可每年必审,并按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一线贯通的工作法,实行审计项目安排“一盘棋”,布局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其次,充分利用好审前调查阶段,不仅要掌握预算单位组织结构、下属单位等基本情况,更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类型,建立针对不同审计重点的计算机软件模型,力求在进点前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支出,通过软件模型有针对性的筛选出疑点,带着疑问去现场,更可以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第三,要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坚持以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为核心,积极探索“资金、资产、职责”三位一体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重点关注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及实施效果等情况。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计算机审计效率
如何高效地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新时代下审计机关探索审计新技术、新方法的新课题。在大数据审计和审计全覆盖的趋势下,审计人员除应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还需具备分析、查询被审计单位数据的技能。当前审计任务艰巨,但作为审计人员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迎难而上,充分挖掘现有信息资源数据库,将数据间的逻辑关系、结构组织弄懂、弄通。在现场审计中,数据库查询成为每个审计人员的必备技能,并积极尝试开展小软件、小模块的开发应用,向大数据要效率,确保计算机审计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深入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来充实审计结果
审计是为了发现问题、揭露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的善后处理是审计的终结目的,关系着审计社会效益的实现。审计不仅要注重搞好微观服务,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审计揭露被审计单位的一些风险因素、管理漏洞、治理缺陷,或者是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前做出预警,促进被审计单位能够及时消除隐患,有序运行。此外,更要将微观问题向宏观问题过渡,由点向面扩展,立足影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经济运行、管理体制、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宏观把握反映深层矛盾,紧紧围绕重点解剖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力求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着力促进改革事项落实到位,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
预算执行审计在促进新预算法的贯彻落实、规范财政预算管理、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部门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审计部门必须用好这个武器,努力发挥出审计监督实效。(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