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为了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需要支付的各种无票支出或处于税务筹划的考虑,企业老板们往往需要预留一部分收入及支出在账外,财务尽调过程中如何在短时间内发现企业存在“内外账”的情况就成为尽调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一些线索发现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情况。
线索1:企业存在大量的现金收款或没有销售收款系统。
例如To C端的企业,可以大量接触到现金,尽管现在微信、支付宝收款已经很普遍,很多企业也以公司为主体申请了微信、支付宝账户用于收款,然而实务中,To C端企业收入的完整性还是很难保证,如教育培训类、物流企业、互联网平台类企业,现实中还是存在大量以老板、业务员个人卡收付款的情况,一来是因为老板个人卡收付款很方便,二来这样也便于老板处理一些无票的支出。
现金收款多并不必然导致会有“两套账”情况出现,如果企业有靠谱的收款系统,能及时查询到一段期间内真实的财务收付款数据,财务尽调过程中将收付款数据与同期账簿中体现的收付款数据进行比对,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往往就能发现被尽调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情况。
线索2:企业没有存货进销存或者业务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多种控制手段的核心要义是“留痕”,设置存货进销存或者业务系统就是为了让存货的进出都留下可以追溯的轨迹,如果企业没有存货的进销存或者业务系统,就让调节收入成本的难度大大降低。
如果企业的诉求是少交企业所得税,这类企业以初创企业为主,往往就会选择在外账中少申报收入、成本,如果财务尽调过程中没有一个靠谱的存货进销存系统或者业务系统数据来与外账中收入、成本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发现内外账的差异的话,就难以发现被尽调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情况。例如,TO C端的互联网销售企业,创业初期企业的主要诉求是少交税,外账的收入就会显著低于内账,如果没有企业的业务系统数据作为支撑,财务尽调过程中就很难掌握企业真实的销售情况。
如果企业的诉求是做高净利润,就会采取做高收入、成本的方式,如手工修改发出存货的单价或者数量,财务尽调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合同或者某批货物的销售毛利率显著高于企业的平均水平,可以结合存货进销存系统,验证存货的发出单价或者数量,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内外账”的情况。
尤其需要关注销售的数量与存货库存商品发出的数量是否匹配,如果企业的诉求是做大成本少交税,库存商品发出的数量会大于确认收入的数量;反之,如果以做大收入为目的,销售的数量就会大于库存商品发出的数量。
线索3:销售毛利率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如果企业的诉求是做高外账报表的净利润,那么往往会采取少计成本费用的方式,而销售毛利率又是一个体现企业产品综合竞争力的财务指标,如果被尽调企业的销售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应剔除财务核算口径差异的影响),而企业又没有技术、渠道优势或者优秀的营运管理能力作为支撑的话,企业往往就会存在“内外账”的情况。
反之,如果企业的诉求是税务筹划,销售毛利率就会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过低的销售毛利率水平与企业的销售规模、行业地位、管理水平等也会不相符。
线索4:企业员工平均薪酬偏低。
如果企业账面的平均工资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员工离职率并不高的话,可能就是老板以现金的方式在账外发放了部分工资,通常有两种动机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规避个人所得税,体外以现金的形式发放员工薪酬,可以让员工少交一部分个人所得税;另外一种情形是,企业为了做高当期报表的净利润而有意少计提一部分员工薪酬,外账计提不足的部分,在内账里面体现,无论是哪种动机,都会导致外账报表的净利润高于实际水平,财务尽调过程中需要予以关注,尤其是人员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的行业,如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互联网运营等行业。
人员薪酬同时需要关注高管的薪酬,如实控人是否在公司领薪,许多公司为了粉饰报表,往往只在外账内给高管发放名义工资,如果注意到高管薪酬过低,而其又无其他生活来源,往往需要关注企业是否存在两套账的情况。
线索5:财务规范程度过于完美。
企业财务规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一个在创业过程中的企业,财务规范程度显著超出了其发展阶段,往往需要关注其是否存在“内外账”的情况。如医药类企业,如果没有经销商费用,那显然不太正常;一个初创的物流企业,没有现金收付款情况的概率也几乎为零;一个公关公司,如果没有“车马费”也不太正常。财务尽调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对行业的了解,来综合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过于完美”的情况。
财务尽调过程中,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内外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所归纳的几条线索也只能作为参考,有时候发现“内外账”真的需要一点点运气,有时候可能是财务人员下意识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也有可能是生产人员不小心透露的产品配方让你恍然大悟,企业不断精进的财务粉饰能力让发现“内外账”的难度日益增加,财务尽调人员与“内外账”的斗争还会一直在路上。资料来源-小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