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zh-CN">
应收账款审计 – 财税
财税

应收账款审计

引言:应收账款其实本来应该和收入放在一起写的,出于简化的考虑,这里仅单独描述萌新关于应收账款的一些理解。

一、准备工作

仔细想想前面几篇并没有对任何一个科目,按照底稿的逻辑进行表述,所以这里简单做个记录。对于应收账款而言,一般底稿包含主表、明细表、账龄分析表、坏账计提测试、函证发函控制表、函证回函控制表及抽凭等,视项目风险高低及复杂程度,底稿会做适当的增减调整。

这里要说的第一点:底稿模板只是模板,是一种参考形式并不是标准答案,即便是上期复核完成归档的底稿也是一样的。

(一)核对财务数据

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想炒个西红柿鸡蛋,但实际从冰箱里拿了两个咸鸭蛋,那最后炒出来的菜会是啥味道...

反正我是不敢想...所以不管是做哪一个科目,就已取得财务数据进行检查核对是重中之重,因为拿错咸鸭蛋数据源的错误会直接导致底稿的编制错误。针对应收账款而已,主要核对的项目包括未审财务报表、项目组试算平衡表、客户往来余额表(应收账款明细)等,在应收账款明细与未审财务报表或项目组试算平衡表未核对一致前,不要开底稿!

Why?因为如果往来明细不一致,分出来的账龄明细势必和报表不一致,账龄错了坏账就会错,坏账错了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这个科目只要动一下,基本整张报表至少要改1/3左右,你觉得项目经理会不会想杀人...

所以,不管做任何一个科目,一定要先核对已取得的财务数据,比如票据要对台账、固定资产要对卡片、往来要对明细表.....别还没出门那就已经摔的鼻青脸肿...

(二)提前的知识储备

首先,先熟练一下EXCEL...应收账款的分析过程已经开始需要作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入职后接触的管理费用、货币资金等科目其实并不涉及复杂的数据处理,多数情况下数据透视表就基本可以满足作业要求。但是像往来科目、长期资产科目,已经需要从企业提供的复杂明细项目中进行处理,所以推荐提前了解包括vlookup、if、sumif、round等基础的excel函数,在执行分析性或实质性程序时会有助于提高效率。

其次,建议提前学习一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 证》及应用指南,因为通过函证等方式从独立来源获取的相互印证的信息,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从会计记录或管理层书面声明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保证水平。在执行发函及回函控制等审计程序时,清晰的理论依据可以有效的指导作业。

最后,适当的了解科目常见的舞弊风险也是非常重要,在《证券审计与评估行政处罚案例解析(2019)》中包含了大量的审计案例,均描述了被审计单位是如何执行舞弊手段以及对应的案例解析。审计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如果能有效快速的识别风险,并相应调整审计计划及审计程序,势必会提升作业的效率及风险的控制。

二、应收账款分析性程序

不管是那个科目的分析性程序,都脱离不开报表其他科目间逻辑关系、企业经营特点及行业的整体趋势,但实际干活的时候能考虑到科目间的逻辑就实属不易了...

用应收账款举个例子:

情景一:应收账款期初1,000万,期末也是1,000万;

情景二:应收账款期初1,000万,期末也是1,000万,主营业务收入上年1亿,本年2,000万;

情景三;应收账款期初1,000万,期末也是1,000万,主营业务收入上年1亿,本年2,000万,公司以期初为时点进行IPO申报;

在情景三下,公司于期初进行IPO申报,但随之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且在收入下滑情况下,应收账款并未呈现相同趋势,即使不取得任何资料,单看简短的描述也能意识到这公司有可能是颗“大雷”...

但如果只站在情景一下那?

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使用的有关联的维度越多,识别风险的可能也就越高。当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维度或变量一定是有关联的,就好比拿互联网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酒类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去比较,结果对于识别任一行业的应收账款风险是没有价值的。

(一)内部分析

个人常用的一些分析方式包括横向分析、纵向分析以及科目间逻辑关系分析。具体展开说明如下:

1、横向分析:主要指同一科目不同期间内的对比分析,以应收账款为例主要是针对于应收账款余额在不同期间的变动所进行的分析;

2、纵向分析: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内部不同客户之间包括周转率、回款率、收入确认及回款密度(自己起的名...)等参数进行的分析。在分析应收账款时,个人习惯就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收入确认)及贷方发生额(回款)按照审计期间以月为维度,计算每月收入确认及回款占总额的比照,即发生额的密度。这样分析的好处是对于接近资产负债表日或特定日期收入确认或回款频率异常的交易进行快速定位,缺点在于并不适用于存在明显季节性特点的行业;

3、科目间逻辑关系分析:这里主要还是和收入的逻辑关系,当然也应考虑和现金流经营活动发生的逻辑关系。

除此之外,对于长账龄往来款回款、前期款项未收回本期仍继续发货都是较为异常的点。从底稿上来说,长账龄较上年明显减少、存在较大金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很少但借方发生很大的应收款项、前期无业务往来本期新增重大结余应收账款都是底稿层面较为明显的风险异常点,这里不一一理解,但建议在存在异常变动时,应保持职业敏感性,对变动金额原因进行落实。

(二)外部分析

个人常用的外部分析主要以行业分析为主,监管机构及交易所在问询函中也经常会要求会计师回复与行业对比差异,为啥那?因为行业是一个大样本,别人家哀鸿一片,你家彩旗飘飘...明显你就是个特异个体,不盘你盘谁...如前述提及的《证券审计与评估行政处罚案例解析(2019)》也提及了检查组对于行业分析的应用,在新大地审计案中,检查组最先关注到公司毛利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进而层层深入最终识破公司的造假手段。

所以,不管是年审还是IPO项目,如果你负责的科目明显异于行业数据,建议做足功课,对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因为交作业可能只是个早晚的事...行业对比对于分析性程序来说,就好比是环绕群山的云雾,流于形式的分析可能会让作业人员难以看清风险这座大山。

目前最好的外部分析工具还是wind咨询,但门槛较高,个人一般难以负担。可以网上搜索一下王大神的公众号15seconds,有一些应用爬虫技术的数据收集手段,在小范围内应用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的。

这里额外提一点,在执行前述内部或外部分析时,如涉及与公司管理层或业务人员问询了解的事项,建议进行整理并由被访谈人签字确认。因为问询是一项重要的审计程序,但并不是直接的审计证据,所以建议在访谈时,特别是对异常事项形成审计结论的访谈一定要取得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比如录音或签字确认的访谈记录。

在执行分析性程序时,就是一个剥洋葱的过程,从行业到公司,从历史年份对比审计期间,从明细项目定位科目整体变动原因,落实明细项目的变动原因并结合实质性程序最终形成审计结论。这样的思路对所有的科目都是适用的,无外乎就是需要项目经验或者学习去积累不同科目的风险与审计要求。

结语:因函证事项较为复杂,将于后期单独进行整理;包括合同检查、抽凭等实质性程序的审计笔记也会于后期进行整理分享。

退出移动版

Warning: call_user_func_array()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a valid callback, class 'ZM_First_Letter_Avatar' does not have a method 'admin_bar_menu_action' in /www/wwwroot/www.caishui.org/wp-includes/class-wp-hook.php on line 324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