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发现维度,更加侧重于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成长性的判断。盈利能力指标多以净利润数据为核心;未来成长性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而股价则是企业盈利能力+未来成长性+市场预期的综合体现,所以当年报、季报公布时的波动是企业盈利能力与市场预期差异的体现。判断企业价值是基于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质量的决定因素是资产质量。
风险识别维度,判断企业风险除了行业、经营等不确定性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企业业绩粉饰、造假舞弊等财务风险。
财务舞弊往往会虚增利润,则必然会导致企业资产的虚增,所以资产质量的分析是判断企业财务舞弊的关键因素。
本文我们通过简单梳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基本逻辑,为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尤其是资产质量的判断做个铺垫。
财务分析需要建立在对报表项目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并通过财务数据结合企业的商业实质进行综合判断。因此此次梳理三张报表的分析方法侧重于报表项目质量的分析,为后面的综合分析及财务预测和估值建模打下基础。
大部分舞弊案例,都是通过虚增资产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将虚增资产的方式,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
应收账款不会产生经营性现金流,因此通过应收增速与营收增速的比较、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的数值等方式,均可以发现是否异常。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如果没有合理解释,往往会存在造假的可能。
货币资金造假成本低,见效快,往往会通过关联方或者虚构交易完成造假行为,目前财务报告对供应商和客户信息的披露越来越少,增加了识别难度,但通过一些逻辑关系还是可以发现很多蛛丝马迹。
另一方面虚增货币资金的企业往往会存在存贷双高的异常现象,需要引起我们警觉。
主要方式有:
虚增存货是财务造假的重灾区。如蓝田股份、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獐子岛、尔康制药等等。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众多,分布广泛、存货不易核查等特点,虚增存货,然后通过存货跌价准备,一次性“洗大澡”或者慢慢甩掉包袱。如果碰到一年亏损,一年盈利的企业还是远离为好。
由于在建工程有一定工期,资金投入大且不易核查,转固后可以通过折旧不断消化虚增部分,不容易引起注意。往往成为重资产企业财务造假的方式。发现在建工程多年未竣工,并且资金投入与工程进度异常的企业,往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对外投资和并购的方式炒作股价的行为屡见不鲜,在并表利润的同时形成大量商誉,此类方式需要穿透核查,难度更大,即使投资失败可以通过一次性“洗大澡”或者计提减值准备慢慢消化,成为很多上市公司“利润调节利器”广泛使用。
也就是说数据违背正常的商业逻辑且没有合理的解释,大概率是财务造假。
对于财务舞弊识别,审计应该是第一道关卡,一方面他们可以获取详细的数据,另外目前的审计手段完全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问题。
但是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用,聘请事务所审计本身就是一个悖论,长久以来也就形成了某种“潜规则”,虽然目前加大审计的处罚力度或者是找后账的行为,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但可能都是治标不治本。
财务舞弊识别是投资能力的基础,也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梳理完三张报表的分析逻辑后,我们会从价值发现和风险识别的维度,对具体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敬请期待!